該指南著重解決與嬰幼兒功能性便秘診斷、治療和預后相關的 9 大臨床問題。在依據(jù)牛津中心的循證醫(yī)學分級制度的基礎上,進行證據(jù)質量分級,也采用這一方法解決其他問題。此次共有 3 次會議,在會議上,所有建議均進行了討論與表決。該小組成員以名義投票的方式對每一建議進行投票。由于未設計隨機對照試驗,專家觀點可用于支持該建議。
有關嬰幼兒功能性便秘的診斷,該指南推薦建議如下:
1. 任何年齡組患者均可采用羅馬 III 標準針對功能性便秘的診斷。
2. 功能性便秘的診斷需依據(jù)病史和體格檢查結果。
3. 建議根據(jù)癥狀體征,及早診斷潛在的便秘。
4. 若根據(jù)羅馬 III 標準,只有一項表現(xiàn)符合,未能明確診斷功能性便秘,需進行輔助檢查,推薦行肛門直腸檢查。
5. 患兒為頑固性便秘,或有相關臨床表現(xiàn),建議行肛門直腸檢查。
6. 常規(guī)腹部平片檢查不能輔助診斷功能性便秘。
7. 若患兒可疑糞便嵌塞但體格檢查不支持,可行腹部平片檢查。
8. 不推薦行結腸運輸試驗,以輔助診斷功能性便秘。
9. 結腸運輸試驗有助于鑒別診斷功能性便秘和非持續(xù)性大便失禁。
10. 不推薦行直腸超聲檢查,以輔助診斷功能性便秘。
11. 無相關臨床表現(xiàn)的患兒,不建議行常規(guī)牛奶過敏的過敏原測試。
12. 根據(jù)專家意見,2-4 周的試驗牛奶蛋白(CMP)脫敏試驗可有助于診斷頑固性便秘。
13. 篩查甲狀腺功能減退,腹腔疾病和高鈣血癥的常規(guī)化學檢驗,不能輔助診斷功能性便秘。
14. 根據(jù)專家意見,頑固性便秘兒童可行肛管直腸測壓檢查(ARM)。
15. 直腸活檢是診斷 HD 的金標準。
16. 不推薦將鋇灌腸作為評估便秘患兒的首選檢查。
17. 頑固性便秘患者,術前可行結腸測壓,予以評估。
18. 頑固性便秘患者,若無其他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異常表現(xiàn),不建議行常規(guī)脊柱 MRI 檢查。
19. 頑固性便秘患兒,不推薦進行全層結腸活檢,以診斷結腸神經(jīng)肌肉疾病。
20. 頑固性便秘患兒,不推薦進行結腸顯像研究。
有關嬰幼兒功能性便秘的治療,該指南推薦建議如下:
1. 保證正常的纖維攝入量。
2. 保證正常的液體攝入量。
3. 保證正常的運動量。
4. 便秘患兒不推薦常規(guī)使用益生元。
5. 便秘患兒不推薦常規(guī)使用益生菌。
6. 不推薦傳統(tǒng)治療方法基礎上的強化行為治療。
7. 根據(jù)專家意見,對于 4 歲以上的便秘患兒,建議進行如廁訓練,予以解釋和指導。
8. 不推薦其他的生物反饋治療。
9. 不建議常規(guī)使用多學科治療。
10. 不建議使用替代療法。
11. 糞便嵌塞患兒一線治療:聚乙二醇電解質(福松)口服,1.5 g/(kg·d),連續(xù)服用 3-6 天。
12. 若 PEG 無效,糞便嵌塞患兒可行灌腸治療,每日一次,持續(xù) 3-6 天。
13. PEG 可作為一線維持治療。起始劑量為一線維持治療。起始劑量 0.4 g/(kg·d),根據(jù)臨床表現(xiàn)調整劑量。
14. 經(jīng) PEG 治療的患兒,無需行灌腸治療。
15. 若 PEG 無效,乳果糖可作為一線維持治療。
16. 專家建議,補充治療或二線治療可采用鎂乳、礦物油和刺激性瀉劑。
17. 維持治療應持續(xù)至少 2 個月。待便秘癥狀全部緩解至少一月后,方可停止治療。
18. 在進行如廁訓練期間,若訓練有效僅可停藥一次。
19. 頑固性便秘患兒,不推薦常規(guī)使用魯比前列酮、利那洛肽和普盧卡必利。
20. 頑固性便秘患兒可行順行灌腸檢查。
21. 頑固性便秘患兒不建議常規(guī)使用 TNS。
該循證指南規(guī)范了功能性便秘患兒的評估與治療,同時也關注其生活質量的提高。此外,6 月以下的患兒以及較大的嬰幼兒及兒童,均應分別采用特殊的循證方法。此指南可作為日常診療常規(guī)以及更多臨床研究的依據(jù)。而更好地評估診斷和治療嬰幼兒功能性便秘,還需進一步研究。
摘自 丁香園醫(yī)學論壇